July 25, 2025

应对企业内部欺诈高发态势:近期案例启示与主动风险防控策略

近期,亚太地区接连曝出资产挪用和财务造假案件及相关逮捕行动,这揭示了令人忧虑的趋势——企业内部欺诈风险正呈上升态势。内部欺诈威胁着各行各业,且往往潜伏多年未被察觉,通常在经济下行、业务快速扩张、运营构架调整或纯属偶然的情况下才得以曝光。这类欺诈行为的危害不止于财务损失,它还将迫使高管和投资者调配资源应对危机,更会给企业运营带来严重干扰。安迈法证咨询团队深入剖析了近期企业内部欺诈案例的共性与模式,并总结出经验教训,旨在为企业强化风险防控提供参考。

引言

2025年3月,香港廉政公署(ICAC)逮捕了一批涉足数百万美元贷款诈骗案的银行高管。无独有偶,在此案发生几周前,新加坡某家族办公室被曝出前员工挪用数百万美元资金的丑闻。而在2024年底,印尼一家知名初创企业被指控长年虚增收入和利润。这一系列案件折射出令人担忧的趋势:尽管缺乏全面数据,但轶事证据及近期曝光的重大商业丑闻显示,亚太地区企业面临的内部欺诈风险正呈上升态势。

企业内部欺诈(包括资产挪用、财务造假及其他各类欺诈行为)已成为各行各业面临的持续性威胁。此类行为往往潜伏多年未被察觉,其暴露通常需要特定诱因,主要包括:

  • 经济下行:企业现金流紧缩,导致原本用于掩盖挪用资金或虚增收入的操作难以为继
  • 欺诈规模膨胀:欺诈行为在扩张中超出可控范围,最终因漏洞频出或难以维持操作一致性而败露
  • 运营体系变动:在系统升级或流程重组过程中,暴露出异常操作的痕迹
  • 吹哨人举报:企业内部员工或外部人员揭发不当行为
  • 偶然性发现:例如在无关审查中,意外识别出异常情况

一旦欺诈被揭露,其负面影响远超财务损失本身。高管和投资者在应对日常运营挑战、市场波动和地缘风险之余,不得不抽调宝贵资源开展调查、解决和整改工作,这无疑将严重扰乱企业正常运营。

本文将探讨亚太地区近期企业内部欺诈案件的共性与模式,并提出针对性防范建议以帮助企业降低此类风险。

近期内部欺诈案件的共性

虽然任何企业都可能面临欺诈风险,但根据近期中国香港、中国内地、新加坡及其他东南亚市场的最新案例显示,我们发现内部欺诈高发于以下类型企业:

  1. 区域运营精简的跨国公司
    • 总部监管薄弱的小型销售办事处或子公司
    • 决策权分散且缺乏实时财务监控
  2. 私募股权与风投机构投资的企业
    • 以业务扩张为导向而忽视内控建设的公司
    • 收购时针对财务报告和公司治理的尽职调查不充分
  3. 单一家族办公室
    • 运营架构非正式,依赖小型核心团队
    • 职责分离不充分,存在串谋舞弊隐患

这些机构的共性问题在于对后台支持性职能的投入不足,从而导致内部控制薄弱,具体包括:

  • 缺乏正式政策和流程,如关键业务流程和审批框架缺乏书面规定
  • 财务团队人手不足,职责分离不到位
  • 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,高层监管有限
  • 内部审计职能失效,远程管理或外包审计降低监督效能

这些漏洞为欺诈分子提供可乘之机,凸显了加强公司治理体系的必要性。

防范措施:强化反欺诈防线

虽然不存在万能的解决方案,但企业可通过实施与其经营规模、风险承受度和战略重点相匹配的控制措施,有效降低欺诈风险。受害企业事后通常采取以下整改措施——而这些措施若作为预防机制前置实施,其防控效果将显著提升:

  1. 内控框架评估与调整
    • 定期评估并更新内控制度,尤其在业务扩张、架构重组或领导层变动等时期
    • 推进控制流程系统化,减少人工审核与审批
  2. 战略性资源配置
    • 强化财务与合规职能,确保监管到位和职责有效分离
    • 对高风险岗位(如应付账款、采购等)实施轮岗机制,避免关键人员长期任职形成的串谋隐患
  3. 监控与监督机制的健全
    • 定期开展区域性或实地的内部审计,确保监督的有效性
    • 运用数据分析识别异常情况(如重复付款、虚假供应商等)
  4. 合规文化与警觉意识的培育
    • 定期开展反欺诈政策、吹哨人保护及商业道德培训
    • 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,鼓励异常情况早发现早报告

领导层的战略考量

在实施上述措施时,企业高管和投资者应重点关注:

  • 成本与收益:防范欺诈的投入成本往往远低于重大丑闻带来的财务和声誉损失
  • 规模适配性:小型企业可采用技术赋能的解决方案,大型企业则适宜建立集中化的合规团队

主动采取上述措施不仅能遏制欺诈行为,更能提升企业韧性,使管理层能够专注于业务增长而非被动应对危机事件。

结论:主动防范,事半功倍

防范欺诈不仅是合规要求,更是保障股东价值和运营稳定的战略要务。通过构建强而有力的内控体系、促进透明度并加大监督投入,企业可将欺诈行为遏制于萌芽,使管理层得以专注企业的可持续增长,而非疲于事后补救。

您的企业防范措施是否到位?今日的主动审查,或将避免明日的高昂代价。

安迈法证咨询如何助力防范欺诈风险

主动防范:强化防线

为助力企业防范于未然,安迈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,包括:

  1. 欺诈风险评估与合规审计
    • 评估行业特定风险,识别高风险领域
    • 对财务控制、政策和流程开展独立审查,识别是否存在漏洞
  2. 数据分析咨询
    • 指导企业运用数据分析识别可疑交易和追踪异常情况

欺诈调查与整改措施:事发时的应对

当企业怀疑或发现欺诈行为时,安迈协助总部管理层、投资者及法律团队进行:

  1. 法证调查
    • 量化资金挪用造成的财务影响(如挪用资金、虚增收入等)
    • 揭示欺诈手法(如空壳公司、伪造文件、串谋行为等)
    • 识别涉案人员,包括员工、供应商或外部合作方
  2. 资产追踪与追回
    • 开展资产搜索,评估追偿可能性,并为法律行动(如冻结令、追索诉讼)提供支持
  3. 法律与合规支持
    • 协助法律顾问处理民事、刑事诉讼,提供专家报告及证言
    • 评估税务与会计影响(如财报重述、自愿披露等)
  4. 整改措施
    • 开展内控审查,包括分析根本原因及提供内控改进建议
    • 为员工提供职业道德与防欺诈培训,提高风险意识
Authors
FOLLOW & CONNECT WITH A&M